Marble: Central Cross-Island Highway, at Tsimu (Cimu) Bridge

Marble, greenschist (chlorite schist), blackschist (graphite schist) and quartzite are observed at the stop. The marble was first dated at ca. 165 Ma using the Pb-Pb isochron method (Jahn, 1988). This age was later updated to 180 Ma with supplementary data (Jahn and Cuvellier, 1994). Sr isotope compositions suggest that the carbonate protolith (limestone) was deposited at about 250 Ma.

 

下述區域地質說明摘自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圖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台北,共164頁。

變質石灰岩 變質石灰岩的商業名稱是大理岩,這岩石在變質雜岩系的東北部和西部形成最顯著的一條岩帶,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上以 PM2 做為代表,但是只限於太魯閣變質帶中。主要變質石灰岩帶北起自蘇花公路和平溪以北的谷風,向南延長到臺東縣關山以西,總長一百五十公里。在谷風以北仍舊有分散的層狀或凸鏡狀石灰岩體;從關山向南到臺東巿南太麻里溪上游地區的片岩中也常常局部夾有條帶狀和小凸鏡體狀的變質石灰岩,最南端知本主山片岩中所含的石灰岩體厚達一百六十公尺。零星的變質石灰岩層和凸鏡體也在上述主要石灰岩帶的西邊片岩中出露,一直分布到變質雜岩西界的片岩狀岩石中。很可能全部石灰岩層或凸鏡體在片岩中的分布要比目前地質圖上所能待更詳細的地質調查。

在主要石灰岩帶中,發育最良好的變質石灰岩在和平溪和花蓮巿間蘇花公路的中段。在這一地區石灰岩的最大厚度將近十公里,由這地區向南,石灰岩帶漸狹薄,而且分為數支。石灰岩常和各種片岩成為互層,不同地點石灰岩層的厚度可以從數公尺到幾百公尺不等。變質石灰岩呈塊狀或厚層狀,結構為細粒到粗粒,共有三種不同的顏色。淺灰或深灰色的石灰岩是最發達而且最多的種類; 另外二種是黑色和白色的石灰岩,這兩類儲量比較少,但是在商業上都是價值較高的建築材料和製作裝飾品的原石。有的石灰岩因為含有蛇紋岩、炭質或其他的不純物質而呈現特殊的條紋或條帶等彩色圖案,更可以供裝飾石材的用途。受到火成岩侵入影響的石灰岩則常呈現強烈的再結晶現象。

在若干地點的變質石灰岩中可以發現已經受過變形的化石,包括虫筵科和珊瑚類 (顏滄波,1951) ,這類岩石可以稱之為虫蜨科或珊瑚石灰岩。但是只有少數的生物遺跡仍然保存完整而可以鑑別它們的內部結構。在湳子出露的石灰岩中曾發現可以辨識的虫筵科化石,經鑑定居於 Schwagerina(?),ParafUSulina(?), 和 Neoschwagerina(?)諸屬。另外在馬太鞍溪發現的珊瑚化石被鑑定為 Waagenophyllum 。所有這些化石都指示石灰岩的時代是二疊紀或是較廣泛的古生代晚期。這些化石是可以決定大南澳片岩時代的唯一線索。一般來說,大南澳片岩都被認為是先第三紀。

在臺灣東部,白雲岩或白雲石常常和變質石灰岩共生。白雲岩是在石灰岩再結晶過程中鈣質為鎂質所取代而造成的,所以常有石灰岩和白雲岩之間的過渡岩石出現。白雲岩以凸鏡體、厚層、或不規則的塊體夾生在主要石灰岩帶中,其厚度從數公尺到數十公尺不等,岩層的長度和厚度的變化也相當的大。在變質石灰岩帶中有許多重要的白雲岩礦床,但是以清昌山、和平溪、和木瓜山三地被認為是較富經濟價值的礦床。

黑色片岩 黑色片岩也被命名為泥質片岩 (pelitic schist),是本變質岩帶中的主要片岩狀岩石。這種黑色的片岩構成起自花蓮巿南吉安向南延長到臺東附近知本溫泉的一個狹長岩帶,南北長約一百五十公里,平均寬度七至八公里。除此以外,在變質岩系的其他地區也有不同厚度的黑色片岩夾雜在其他片岩的中間。

在二十五萬分之一地質圖上將主要的黑色片岩帶以PM5代表之,在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上則以 PM4 代表之,它的岩性很是單調,由黑色片岩夾著薄層至厚層的綠色片岩組成。在其他地區的黑色片岩中也夾有比較顯著的砂質和大理岩層,每一層的厚度從幾十公分到幾公尺。黑色片岩在許多地方為很多小石英脈所穿切,片狀和凸鏡狀的燧石也夾在黑色片岩中。黑色片岩呈深灰至黑灰色,而且具有發 育良好的葉理面。片岩呈中粒至細粒,其主要的構成礦物包括石英、雲母 、綠泥石、鈉長岩、榍石和石墨,鈉長石有時成斑狀變晶體 (porphyroblast) 存在,以瑞穗一帶最為發達。黑色片岩的原岩沉積物質可能是較富於炭質的頁岩、粉砂岩和砂岩。有人也稱此黑色片岩為石墨片岩,但是因為這些片岩中的炭質含量平均多在百分 之二以下,所以也有人反對用石墨片岩這個名稱。

砂質片岩 本類片岩包括變質砂岩、石英片岩、燧石層和片狀砂岩,它們主要是由各種砂岩與燧石層變質而成。矽質片岩為灰色,但是通常因風化而呈灰褐色。葉理構造在部份岩石中非常發達,但在部份岩石中並不顯著。在太魯閣帶中矽質片岩多和綠色片岩及黑色片岩共生。在大部變質岩區內矽質片岩時常和黑色片岩形成緊密的薄互層,或在矽質片岩的主要部份中常常含有黑色片岩的夾層。


Figure 1.

Field Stop Location

Figure 2.

Jiuqu (Nine-turn) Tunnel– A spectacular deep canyon in the Tailuko marble terrane.

Figure 3.

野外一景。

 

Figure 4.

野外一景。

 

Figure 5.

野外一景。

Figure 6.

野外一景。

Figure 7.

野外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