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Course Home

中軸線與九芎坑斷層

王宏霖

                                                    摘要
                中國石油公司利用眾多之震測及鑽井資料,剖劃出一條南北向大剖面(圖一),主
             要沿著西部麓山帶西側、從台南到苗栗長約150公里。該剖面在嘉義北側有一最高的隆
             升,稱之為『中軸線』。利用高解析度的淺層反射震測結合中油公司深部大構造剖面,
             針對中軸線與鄰近的九芎坑斷層進行地下構造研究,探討中軸線的位置與九芎坑斷層特
             性的相互關連。
                        結果發現中軸線位置與九芎坑斷層特性有如下密切的關聯性:
             (1)九芎坑斷層僅介於古坑斷層及竹崎斷層之間,受地下北港高區基盤型態南北向斷坡
             及斷坪構造之影響,斷層錯動量由北向南遞減,而斷層傾角則由北向南漸增,依據斷
             層型態及錯動量之特性可分為北段(古坑至大湖口)、中段(梅山至南勢坑)及南段
            (南勢坑至竹崎)。(圖二)
             (2)在中軸線以南之地層以3度向南傾,但到台南附近有佳里古脊攔截。中軸線以北則以
             5度向北傾。中軸線與九芎坑斷層交會於三疊溪附近,九芎坑斷層於此受中軸線阻擋,
             造成九芎坑斷層『北重南輕』的特性。
             (3)九芎坑斷層錯動量由北向南遞減,斷層傾角則由北向南漸增,在北段斷層滑距為
             4km,中段小於1km,南段小於100m,斷層傾角則由30度增至40度。
                九芎坑斷層發生在中軸線之北側斜坡上,其上再受到東西向之竹崎斷層、梅山斷
             層、古坑斷層之阻擋影響,這些東西向斷層都具有橫移及撕裂斷層之特性,足以做為南
             北向構造之界線。因此,在古坑斷層以北發展出內林構造;古坑斷層與梅山斷層之間為
             九芎坑斷層之主體;梅山斷層與竹崎斷層之間則為小梅構造。
                活動斷層的發生並非單獨事件,其必受到區域構造之影響及支配,因此,活動斷層
             的調查必須擴大到鄰近區域之構造調查,如此才能將活動斷層之研究從靜態的位置測
             定,提升至動態的發育演化推論上。
 
                                         參考文獻
                Wang. C.Y., Chen, G. P. and Jong, D.T., (1994) The detection of active
                faults on Taiwan using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s. TAO, 5, 277-293.
                Wang, C. Y., Lee Y.H. and Hu Y.Y., (2005) Re-evaluating an active fault in a
                major computer- manufacturing area in northern Taiwan using‘1
                sec’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s, Geophys. Res. Lett., 32, L02777, doi:
                10.1029/2005GL022344
                黃旭燦(2004)台灣中南部褶皺逆衝斷層帶地質構造特徵分析 。 中央大學博士論文,共131頁。
                林煌棋 (1996) 嘉南地區麓山帶地質構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5頁。
                翁子偉 (2004) 以反射震測法研究九芎坑斷層及其附近構造。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5頁。
 
 
圖一:南北向剖面經過斗六-嘉義丘陵,可明顯看到中軸線為構造最高抬升處。(修改自黃旭燦,2004)
 
圖二:剖面A至F橫跨九芎坑斷層,可明顯看到斷層錯動量由北而南迅速減少,到E及F剖面受到中軸線之影響,斷層錯動終止。(修改自翁子偉,2004)
 
 
 
 
 
 
 
 
 
Course: Seminar II (for second-year MSc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