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ting, northern tip of the Coastal Range: Miocene pyroclastics
At Lingting in the northern tip of the Coastal Range (see Fig. 27 for stop location) it shows continuous coastal exposure of the volcano-pyroclastic rocks of the Miocene Tuluanshan Formation.
下述區域地質說明摘自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圖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台北,共164頁。:
都巒山層 都巒山層是覆蓋在奇美安山岩核心上的地層中的最下單位,為一個巨厚的火山岩層,直接掩覆在火成岩體之上或與火成岩體共存。都巒山層大部分由火山集塊岩、凝灰岩、或凝灰質沉積物組成,其成因顯然與下伏的奇美火成雜岩的火山活動有關,屬同一火山弧的產物,但是都巒山層也含少量玄武岩及石英安山岩。本層的厚度經估計為一千到一千五百公尺,岩性變化甚大。本地層由徐鐵良 (1956) 根據海岸山脈中的一個高峰都巒山所出露的厚層集塊岩命名。這個集塊岩層分布的面積略少於海岸山脈的一半,分布最廣的地方在山脈的中段,再向南北延伸。本層一部分是由在水中經過淘選以後的安山岩礫石所組成,代表火山碎屑岩經過再沉積以後的堆積,不是火山直接噴發的堆積物。
沿著海岸山脈的東斜面,在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的上部或其附近有不連續的石灰岩凸鏡體出現。石灰岩的厚度由一公尺以下到超過十公尺,最厚處可達五十公尺,曾被命名為港口石灰岩。張麗旭
(1967) 發現在這些淺水石灰岩中有中新世早期到中期的浮游性有孔蟲,但是最近的化石研究 (鄭穎敏、魏國彥,1983) ,發現其中含有上新世的有孔蟲化石,而認定其時代為上新世
;至於石灰岩中含有時代較老的化石,則被認為是移置化石。都巒山層本身缺少化石,其時代只能由其上覆岩層中的化石來推斷。最近根據超微化石的研究,指出都巒山層上部的時代在中新世中期到晚期之間,最新可以到達中新世與上新世的界線附近
(紀文榮等人,1981)。理查德等人 (Richard et al., 1986)最近的鉀氬放射性定年研究,指出都巒山層中岩石的年齡約在六.九 ~ 四.四百萬年之間。
Figure 1. Field Stop Location |
|
Figure 2. Agglomerates of the Miocene Tuluanshan Formation exposed at the northern tip of the Coastal Range near Lingting (see Fig. 1 for stop location). |
|
Figure 3. 花蓮溪出海口南岸。朱效祖老師講解中。 |
|
Figure 4. 花蓮溪出海口南岸。 遠方的都市即為花蓮市。 |
|
Figure 5. 火山集塊岩進照。
|
|
Figure 6. 由北往南拍攝。
|
|
Figure 7. 圖中可見火山集塊岩及礫岩層間的接觸關係為一不整合面。 |
|
Figure 8. 礫岩層近照。仔細觀察可發現組成成份亦為火成岩材質。 |
|
Figure 9. 礫岩層近照。隱約可見筆尖端所指的岩層,有由右往左的水流所造成的沉積構造。 |
|
Figure 10. 海岸一景。 |
|
Figure 11. 海灘上的卵石近照。外形大多為扁平狀,代表搬運距離離沉積物供應源不遠。 |
|
Figure 12. 火山集塊岩及礫岩層近照。 |
|
Figure 13. 粗砂岩層中仍保有相當完好的沉積構造。指示一由右至左的水流。 |
|
Figure 14. 火山集塊岩內,岩塊的大小不一,顆粒間的接觸關係為clast-support,再觀察顆粒間堆疊的關係,可推論此為debris flow造成。 |
|
Figure 15. 海岸一景。 |